邀请报告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Seeram Ramakrishna教授、美国范德堡大学的Peter N. Pintauro教授和美国南达科塔州矿业与技术学院的Hao Fong教授等在我校做报告

发文时间:2018-10-22

2018年5月27日,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北京化工大学和中关村科创纳米研究会主办的“第34期中国复合材料学术沙龙暨北京化工大学青年教师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化工大学会议一楼中心会议室召开。大会汇聚了来自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国内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我校等单位共80余位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参加本次会议。

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院士出席会议并致欢迎辞,他代表北京化工大学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本次学术会议的顺利举办表示祝福。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秘书长梁军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Seeram Ramakrishna教授分别致辞。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材料学院院长张立群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南达科塔州矿业与技术学院Hao Fong教授,会议由张立群教授主持。开幕式后,与会的专家教授和青年学者在会议中心门前合影留念。

与会人员合影留念

会议现场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开发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已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日益紧迫的课题。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以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燃料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器件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纳米材料在能源器件和生物医学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纳米材料在能源、环境和健康等人类发展的重大命题上的重要作用。为了方便大家积极参与、充分探讨,本次会议设置了学术交流、“有备而来”学术答疑、“纳米+”实验室推介及成果展、设备与技术展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Seeram Ramakrishna教授、美国范德堡大学的Peter N. Pintauro教授、天津工业大学的刘延波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的王国杰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屈小中教授、美国南达科塔州矿业与技术学院的Hao Fong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勇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的张以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潘路军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的冯拥军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的王东瑞教授、清华大学的庹新林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的刘勇教授分别围绕“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光催化与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石墨烯”、“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制备、表征与模拟”等会议主题对各自的研究工作和进展作专题报告。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各位教授在纳米材料在能源器件和生物医学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报告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现场专家学者积极交流提问,氛围轻松愉快。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开发绿色环保的清洁能源已成为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和日益紧迫的课题。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进步和应用,以太阳能电池、光催化、燃料电池等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器件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纳米材料在能源器件和生物医学的应用”,充分体现了纳米材料在能源、环境和健康等人类发展的重大命题上的重要作用。为了方便大家积极参与、充分探讨,本次会议设置了学术交流、“有备而来”学术答疑、“纳米+”实验室推介及成果展、设备与技术展等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的Seeram Ramakrishna教授、美国范德堡大学的Peter N. Pintauro教授、天津工业大学的刘延波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的王国杰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屈小中教授、美国南达科塔州矿业与技术学院的Hao Fong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赵勇教授、中国地质大学的张以河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的潘路军教授、北京化工大学的冯拥军教授、北京科技大学的王东瑞教授、清华大学的庹新林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的刘勇教授分别围绕“超级电容器”、“燃料电池”、“光催化与太阳能电池”、“锂离子电池”、“石墨烯”、“纳米生物医用材料”、“纳米材料制备、表征与模拟”等会议主题对各自的研究工作和进展作专题报告。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各位教授在纳米材料在能源器件和生物医学的应用以及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报告涉及面广、内容丰富。现场专家学者积极交流提问,氛围轻松愉快。

本次会议充分展现了国内外同行最新的科研成果,为大家创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和借鉴先进经验、碰撞和激发灵感的机会,促进了多领域的交叉与融合,并探索构建出一种我国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同行之间的多层次交流、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的平台和合作机制。此次会议将对提升我校学术水平、活跃学术气氛、培养青年教师的科研文化,推动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撰稿:徐玉龙,高宁萧;摄影:李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