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院简介 ——
建院历史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北京化工大学1958年建校时创办的院系,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以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为特色,兼顾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协同发展的院系之一,学院经过六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之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尖端科学技术所需的高级材料化工类人才。
学科优势
高分子材料被评为首批国家重点学科,材料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2008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全国学科排名位列A类(前10%),并进入“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一流学科群重点建设行列。学院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工作,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建设目标,实施“学科交叉融合”、“产学研融合”、“国际化联合”的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大力推进学位点建设,材料学科ESI全球排名稳步上升,目前(2019.07)排名全球科研机构第109名,位列1.26‰。
研究方向与成果
学院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高新技术发展需求,贯彻建设涵盖“分子设计、合成制备、成型加工、智能制造、服役评价和回收循环再利用”全链条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基本理念,发展形成了“高分子材料基因组学”、 “碳纤维及高性能复合材料”、“特种橡胶基胶接材料”、“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新型能源材料”等五大特色科学研究领域,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应用-人才培养”四位一体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拥有一支由院士、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为核心的、学术造诣深、富有创新精神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队伍;学院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和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支撑建设“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有1个碳纤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先进碳材料及特种高分子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9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
近三年,学院获批重点研发计划、“973”计划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124 项,部委和省市级纵向项目49项,签订企业合作科技项目500项;科研到款4.67亿元,其中纵向到款2.5亿元。SCI收录论文1400余篇,其中TOP论文700余篇,申请专利750余项,授权国家专利450余项,获1项国家级和10项省部级奖,人均学术产出在全国名列前茅。材料学科经ESI评估入选国际研究机构前1%行列。
杰出人才
国际合作
建有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与美国凯斯西储大学、阿克隆大学等大学建立了“3+2”、“2+2”合作培养学生模式,与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克隆大学、英国拉夫堡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信州大学、俄罗斯门捷列夫化工大学、韩国汉城大学、忠南大学和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与科研合作关系。每年邀请国际知名专家60余人次讲学或合作研究,派出教师50余人次参加国际会议,30余人次做国际大会及邀请报告,产生了显著国际学术影响。
—— 就业 ——
2018届就业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拥有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级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思维、科研创新能力。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都保持在98%左右,总体处于平稳较高的水平。其中2018届毕业研究生总就业人数为433人,整体就业率为97.96%,其中升学37人、出国11人、签约260人、灵活就业125人。
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2018年材料学院毕业研究生就职于国企、科研设计单位以及其他机关、高等教育、医疗卫生的单位性质分布如图所示。2018届毕业研究生主要就职于国企、私企及中外合资企业。其中就职于国有企业的占34.04%、就职于其他企业的占42.11%、高等教育单位6.32%、三资企业8.77%,有超过10%进入世界五百强、三大油单位及国家重点单位。
就业区域分析
我院毕业研究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于北京地区,占总体毕业生的43.64%,38.18%的毕业生选择去往东部地区工作,其它中西部地区及东北部地区不到20%。
—— 招生专业介绍 ——
化学(070300)
本学科于1996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被北京市教委列为北京市重点学科,目前为本校“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现有教授51人,副教授4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5人。本学科已经形成特色鲜明、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学科方向,包括光聚合及表面工程、可控离子聚合与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聚合物结晶结构与形态学、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高性能热固性树脂及其交联化学等。拥有聚合物组成、结构、形态分析及性能评价的全套仪器设备。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机高分子合成、设计与性能研究,从原子、分子、超分子以及亚微相态上对聚合物进行设计,通过“大分子工程”,得到预期分子结构的聚合物,并借助物理与化学改性手段,实现高性能化和功能化。在活性/可控聚合和高分子合金的物理化学等领域研究居国内先进水平。
材料科学与工程(080500)
本学科于1982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同年被国家教委列为国家重点学科(当时名为高分子材料学科),1990年设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2008年),其中“材料学”为国家重点学科。现有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206人,其中教授8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双聘院士2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4人;建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和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建有“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本校化工学科共建)和“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本校化学、化工学科共建);建有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生物医用材料北京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工程技术中心2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个。
本学科不但注重深入的基础研究,还着力于先进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尤其是国民经济中急需的高新材料,涉及高分子合金及复合材料、特种和功能弹性体材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金属腐蚀与防护、高分子涂料和粘合剂、材料表面与界面等领域,研究水平居全国前列。研究成果大量发表于本领域高水平的国际期刊上,并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在工业界享有盛誉,学术声誉也远播海内外。
材料与化工(085600)
本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19年5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由我校原材料工程和化学工程2个专业合并而成。现拥有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本校化学和化工学科共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与本校化工学科共建)、碳纤维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先进碳材料及特种高分子教育部创新引智基地、新型高分子材料制备与加工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材料电化学过程与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先进功能高分子复合材料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水性聚合物合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学研究机构和人才培养基地。学院聘任的校内外研究生导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背景,其研究方向涵盖了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及应用的各个方面,能够满足材料与化工专业实践的实际需求。本学科致力于先进材料的研制与开发,尤其是国民经济急需的新材料,涉及高分子合金材料、特种和功能弹性体材料、高性能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纳米复合材料、金属腐蚀与防护、高分子涂料和粘合剂、材料表面与界面等领域,研究水平居全国前列。研究成果获得很好的实际应用,并屡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学科水平在工业界享有盛誉,毕业生受到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界欢迎,相当部分毕业生已成为科技、工程和管理方面的专家。
—— 申报流程 ——
申请条件
取得本科就读高校推荐免试资格。
我校接收推免生的奖助学金
1、入学当年发放一次性推免生奖金。奖励办法如下:
1)来自“985工程”院校且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推免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10000元;
2)北京化工大学GPA排名为本专业前10%(推荐免试时GPA排名以教务处提供数据为准)、且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推免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10000元;
3)来自北京化工大学以外“211工程”院校且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推免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8000元;
4)北京化工大学GPA排名为本专业前10%-15%(推荐免试时GPA排名以教务处提供数据为准)、且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推免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5000元;
5)来自北京化工大学以外院校且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推免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4000元;
6)北京化工大学GPA排名为本专业前15%-20%的(推荐免试时GPA排名以教务处提供数据为准)、且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推免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3000元。
7)北京化工大学GPA排名为本专业20%以后的(推荐免试时GPA排名以教务处提供数据为准)、且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的推免生,入学后一次性奖励1000元。
每位推免生如符合以上条件,仅可享受以上相应奖励的一档。
2、入学当年享受我校特等学业奖学金的待遇。
3、为贫困推免生优先提供三助、勤工俭学机会。
4、择优为推免生提供短期出国学术交流、参加国际会议或海外暑期学校等国际交流机会。
5、同等条件下优先获得硕博连读资格。
6、入学前可参加研究生课堂学习和研究工作。
接收专业
推免生拟招收人数110人,具体招生专业如下:
专业名称 | |
070300 | 化学(学硕) |
080500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硕) |
085600 | 材料与化工(专硕 全日制) |
085600 | 材料与化工(专硕 非全日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