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

材料学院召开师德师风建设专题座谈会

发文时间:2019-12-03

        为配合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提升教师对教学岗位职责的认识,进一步做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宣传工作,10月29日上午,材料学院在有机楼312会议室召开了“严慈相应,只为那心中神圣的天职”的师风师德建设专题座谈会,邀请北京师范大学的刘正平教授作为主讲嘉宾。材料学院党委书记赵静、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专业负责人、青年教师代表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座谈会由教学副院长隋刚主持。

       刘正平教授首先带领老师们学习了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并做了详细的解读。正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所要求的,每名教育工作者都应争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时刻弘扬高尚的师德。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明确指出了教师的任务就是立德树人,当前高等学校教师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大幅提升,我们需要培育一批教育家型的教师,让教师成为人们敬仰的职业。同时,高等学校的各项制度改革工作也迫在眉睫,改革要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党员教师,尤其是担任领导职务的教师,要警惕官僚作风,坚决杜绝为老师和学生们的服务不实在、不上心、不尽力,脱离群众。

       刘老师从自身二十多年的高校从教经验出发,阐述了一名好的老师,应体现在“严”和“慈”两个方面。“严”体现在课堂纪律、授课、考试等各个环节,在诚信方面也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刘老师还适时地将爱国、敬业、求实等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课堂教学,让学生们能潜移默化地接受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这样的诲人不倦和持之以恒,最终会获得学生的赞誉和肯定。刘老师曾主持针对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改革,压缩理论课学时,增加实验课比重,把五大化学打通,从目前的教学效果来看这些改革是成功的。当然,要想做一名好老师,“慈”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要有真挚的爱心、足够的耐心、及时的关心,还要对他们充满信心。刘老师例举了很多个挽救“问题学生”的实例,让参会教师听了为之动容。刘老师提出,宁可少发一篇SCI,也要把时间留给需要你帮助的学生,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比十篇SCI都更重要。刘老师的发言被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

       随后,参会教师针对理论和实验课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定等问题与刘正平教授进行了广泛讨论,大家积极交换了意见和建议。刘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诲以及师生之间真情流露的生动故事给参会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我们树立了一名严慈相济、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优秀教师榜样。

       此次座谈会的召开体现了材料学院对于师风师德建设的高度重视,为全院教师贯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精神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刘正平教授于1987年本科毕业于在吉林大学化学系,1993年获得理学博士学位。1993-1995年在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是首批“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获得者。曾历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会委员,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学科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分党委书记等职务。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督察督办办公室主任,《化学教育》杂志主编,主要从事环境友好高分子和功能高分子方面的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