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徐斌教授和化学工程学院邱介山教授合作在《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Understanding of Sodium Storage Mechanism in Hard Carbons: Ongoing Development under Debate”的综述论文,详细总结了国内外在硬炭储钠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硬炭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储钠性能优异,被认为是最具应用前景的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深入了解硬炭的电荷储存机理以及微观结构与储钠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对于指导高性能硬炭负极材料的结构设计至关重要。虽然研究者们在硬炭负极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但硬炭材料的储钠机制仍不明确,充放电曲线上的斜线区和平台区分别对应何种储钠过程仍然存在争议。本文全面系统地综述了国内外在硬炭储钠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重要研究成果,详细总结了硬炭不同活性位点(层间、孔隙、杂原子和缺陷)的储钠行为及其分析表征技术,重点讨论了现有的四种硬炭储钠模型的主要观点和依据,包括“嵌入-填充”模型、“吸附-填充”模型、“吸附-嵌入”模型和“多阶段”模型,并讨论了各种模型需要进一步阐明的问题。在总结以上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硬炭材料储钠机制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见习副教授孙宁为本文第一作者;材料学院徐斌教授、化工学院邱介山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化工大学为唯一完成单位。本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2/aenm.20220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