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5年)》的通知(教高函〔2025〕3号)。我院申报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获批新增本科专业。该专业于2025年启动招生,计划首批招生60人。
聚焦学科交叉,打造全链条培养体系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充分利用材料学院在功能材料、纳米技术、能源化学等领域的深厚科研底蕴,构建了涵盖“材料设计-器件开发”的交叉融合知识体系。专业核心课程涵盖新能源材料合成与表征、储能器件设计与制造、光伏材料与器件等方向,设置二次电池、太阳能电池两大特色模块实验课程,强化学生解决新能源领域“卡脖子”技术问题的能力。
深化产教融合,赋能创新实践
专业建设紧密贴合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有效整合了学院内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电化学研究室”等资源,并与北京亿华通携手共建氢能先进材料联合研发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依托我院多个杰青、优青领衔的师资团队,全面推行“全员全过程导师制”。通过贯穿四年的项目式学习、工程实训及企业课题实战,培养学生从基础研究到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能力。
服务国家战略,培育行业领军力量
新专业将立足国家能源结构转型需求,重点突破高能量密度电池、高效光伏材料、绿氢制备与存储等关键技术方向,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升级输送具备国际视野、工程素养和科研潜力的高层次人才。
在全球能源革命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北京化工大学材料学院设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作为学校“十四五”学科布局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学院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引领新能源技术创新及推进新工科建设方面迈出关键步伐,为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贡献高校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