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2024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展示交流会在我校会议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从北京市1807个共建支部中脱颖而出,最终获评2024年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一等奖。这也是我校本科生党支部连续十三年荣获该项目的北京市一等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两翼理论为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与昌平区西贯市回民小学党支部深化合作,通过学生访谈、教师座谈、联合商谈等形式,学习关于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确立了“建强队伍、拓宽阵地、打造品牌、携手成长”的工作思路,以“党建引领科普、科普助力成才”为核心路径,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通过“四个聚焦”工作模式,实现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良性互动。
聚焦资源整合——建强科普队伍。
党支部充分发挥学校和学院在科学教育中的优势,依托学院科研教师和专业课题,打造了一支由院士领衔、书记院长牵头、科普基地支撑、科研团队助力、学生党员示范的“又红又专”的科普队伍,为科普活动提供坚实基础。
聚焦方法创新——循序渐进保证科普质量。
紧贴小学生实际需求,探索了“微而不易、微而不难,微而不断,微而不凡”的科普方法,设计“三微”科普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和知识储备的青少年实施精准科普,逐步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精神。
聚焦实际生活——实现科普与生活深度融合。
党支部将创新研究成果和生活有机结合,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发实现科研项目向科学教育资源的转化。创新性地将学院在天然材料、能源储存、电催化、碳材料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果冻、胶囊、水果等生活中常见的元素相结合,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依次设计了“果冻变变变”、“果冻土壤卫士”、“胶囊之旅”、“果冻小电池”、“从蛋白到电解质”,形成了“神奇的凝胶电解质”以及“先进黑黄金碳材料”从“高端化”走向“百姓化”系列科学教育资源。
同时,在科学教育过程中注重引发小学生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形成了“探究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对明胶面膜的制备”、“明胶基可降解垃圾袋”、“百合对明胶膜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的研究”、“明胶膜用色彩守护新鲜:果蔬保鲜与质量监测的双重策略”等课题,真正实现了“源于生活,归于生活”的科普理念。
聚焦平台搭建——激发青少年创新潜能。
党支部注重在科普过程中激发青少年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科普效果。在活动期间内开展多次科技创新微探究答辩活动,邀请专业教师、科技工作者对共建工作提出指导意见,并最终以展板、展品等方式形成青少年科技创新展,为青少年搭建一个分享和交流的平台,培养青少年的奉献精神,促进青少年自主提升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多元硕果,铸就红色共建多维成效
本年度,党支部携手西贯市回民小学,累计开展30余次共建活动,吸引了500余人次参与,创作了10个科普微视频、2份教学大纲、18个教学案例。为更好地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和北京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党支部积极推广共建经验,在北京市5区、23所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普,惠及超过5000名青少年。
在党支部成员的带动下,多名学生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入选北京市科技培育项目。学生党员在科普实践中受到启发,将科普实验中的困惑变成“萌芽杯”、“挑战杯”等科创竞赛课题,更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追求。党支部在探索中不断前进,围绕共建工作,党支部和支部党员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其中获批学校思政立项4个,发表思政论文3篇,建立实践基地5个,获各类省部级奖项12项,被新华网、中国青年网北京卫视等报道,累计浏览量超200w次。今年4月,党支部成功入选北京市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十二载风雨同舟,科普之路薪火相传。材料学院本科生第四党支部与西贯市回民小学的共建合作不仅点燃了小学生的科学梦想,为学生党员指明了科研方向,更为支部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实现了“党员受教育、支部得发展、群众得实惠”的共建目标。
新征程上,在学校党委、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材料学院本科生党总支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继续加强学生党支部红色“1+1+N”结对共建活动开展,引导广大学生党员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成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供稿|材料学院本科生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