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暨AI赋能教学改革”论坛成功举办

发文时间:2025-07-09


2025612日下午,由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主办,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承办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暨AI赋能教学改革论坛”在东区会议中心二层报告厅召开。会议邀请了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7位校内外专家做专题报告,11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

首先,由北京化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杜增智致辞。2025年,是我校推进学科交叉人才培养工作的第十年,本次论坛聚焦“学科交叉”与“人工智能”,一方面总结我校十年来学科交叉人才培养的阶段成果,一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交叉型人才,以及如何有效地将AI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共同探索适合我校特色的改革路径。

论坛第一部分,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邀请的三个报告,由教学副院长段顺主持。南开大学化学学院彭谦教授以“南开AI+化学课程建设助力交叉人才培养”为题,介绍了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针对当前“AI for Science”前沿领域,以科学和实践问题为导向,从化学基础支撑到化学前沿应用,分两个层级开展与AI的融合课程建设,助力新时代拔尖人才综合素质培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学院李圳教授以“北航材料智能设计实验班课程建设与教学案例”为题,介绍北航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下材料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特区——材料智能设计实验班,重构材料数字化智能设计课程体系,突出人工智能与材料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石章智教授以“定制-通用AI大模型协同的材料专业智能教学生态构建”为题,介绍以“课程定制AI大模型提升专业能力,全网通用AI大模型激活交叉创新”为核心理念,构建“AI双模协同”的智能教学生态,突破传统“学科中心”与“知识本位”局限,建立“AI双模驱动-分层赋能-跨域共生”育人新范式。

论坛第二部分,是机电工程学院邀请的两个报告,由教学副院长潘鑫主持。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温鹏教授,以“清华大学智能制造与装备类本科招生培养一体化改革”为题,介绍清华大学以机械工程学科为主体,与信息、能源、交通和生物等学科深度交叉融合,以“厚基础、重实践、强交叉、国际化”为培养理念,设立五个特色培养方向,开展本科招生培养一体化改革的实践经验。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姜博午老师,以“AI赋能代码实践类课程差异化教学探索”为题,聚焦机械类专业代码实践课程中的突出教学挑战,探索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大型语言模型(LLM),如何赋能教学改革,实现真正的差异化教学。

论坛第三部分,化学工程学院特邀两位专家就AI时代的教育创新作专题报告,由教学副院长林爱军主持。

智慧树曹金梦老师以"基于AI的智慧课程建设与应用”为题,以天津大学《化工技术基础实验》为例,系统介绍了天津大学在构建新型智慧课程方面的探索实践。报告重点阐述了以知识图谱为核心架构、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课程建设新模式,为高校教师开展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施路径。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刘志平教授作了AI时代的教与学:化工热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的专题报告。刘老师提出,在AI赋能教育的新形势下,老师应当在教学中扮演学生探索旅程上的规划师、仲裁者、引导者等多元角色,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到知识的精髓。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的新时代背景下,“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暨AI赋能教学改革论坛”圆满落幕。本次论坛深刻探讨了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实践:通过构建智能化教学工具赋能教师发展,打造个性化学习助手服务学生成长,开发创新性课程体系推动教学变革,建立科学化评价标准促进质量提升。会议既是对过去十年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成果的系统总结,更是面向未来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战略谋划,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持续动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