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化工大学王峰教授/牛津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e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Inspired by green corrosion chemistry and wastewater remediation: A high-performance Zn anode with locally gradient microstructures”的研究工作。
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锂/锌原材料的需求激增,导致多金属矿的开采冶炼项目大量增加。镉离子(Cd2+)作为冶炼废水中并存的重金属污染物,在给环境带来挑战的同时,也激发了创新解决方案的灵感。该工作介绍了一种绿色腐蚀方法,在改性Zn负极材料的同时,废水中Cd2+、Pb2+和Cu2+的去除率大于99%。在受控腐蚀过程中,Cd2+被Zn直接还原成金属镉,而生成的Zn2+则在原位形成Zn5(OH)8Cl2⋅H2O(ZCH)纳米片阵列。之后的明胶辅助低温热解过程中,这些产物进一步转化为锌箔上的碳/镉/氧化锌(ZO-Cd-GC)多层结构,从而在局部形成特殊梯度化的改性锌负极:亲锌性逐层增强,Zn2+脱溶剂化逐层改善,电极-电解液界面的析氢能垒逐层增大。由此产生的Zn@ZO-Cd-GC负极可实现均匀的电子/离子传输、快速动力学、抑制副反应和无树枝状沉积。使用改性负极组装对称电池在2 mA cm-2/1 mAh cm-2的条件下寿命超过6,000小时,在20 mA cm-2的条件下可稳定运行而不会发生短路。Zn@ZO-Cd-GC||NH4V4O10软包电池在33.75 mA cm-2的条件下可提供高放电容量,并在2,000次循环中保持稳定。

材料学院博士研究生毋冰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王峰教授、牛津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化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文章信息:
Bing Wu, Weihao Song, Jiaying Peng, Qing Ma, Masatsugu Fujishige, Morinobu Endo, Jin Niu, Feng Wang. Inspired by green corrosion chemistry and wastewater remediation: A high-performance Zn anode with locally gradient microstructures, eScience, 2025,100459.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sci.2025.100459